金融资讯 > 头条资讯 > 行业快讯 >

民营经济深刻改变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格局——写在《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公布时

(原标题:民营经济深刻改变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格局——写在《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公布时)

10月10日,司法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在门户网站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征求意见稿)》(下称“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从草案看,这部法律有两点比较突出的进步。

一是草案对过去若干年,不同政策法规中涉及保护民营经济公平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条款进行了归纳和汇总,使其具有了系统化的特征。一些政策条款也具有了更强的法律效力。

二是草案首次对于民营经济是什么,下了定义。第七十六条提到:本法所称民营经济组织,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由中国公民控股或者实际控制的营利法人、非法人组织和个体工商户,以及前述组织控股或者实际控制的营利法人、非法人组织。

我曾在国务院法制局(国务院法制办)工作过5年,参加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等涉及所有权条例的制定。应该说,在当时民营经济是什么始终没有一个定论。大体上,按照内涵大小可以分为两类:大概念是除了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外资企业和外资控股企业外的所有市场主体都是民营经济,小概念就是在大概念里排除了集体合作经济,即全部私人和私人控股的经济。

从草案表述看,更接近于第三种定义。当然,草案的定义也有可以完善的空间,这些年民营经济在股权构成上作出了很大突破。比如华为这样员工持股的公司,是否符合上述草案的定义,都还有讨论空间。

但下定义也是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草案从制定到公布的时间非常紧凑,说明了目前中央对民营经济的高度重视。草案中提到“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是国家长期坚持的重大方针政策。”

改革开放改变了民营经济的命运,进而解放了蕴藏在千百万创业者身上的无限潜力,激发了蕴藏在亿万民众内心的无限活力。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最大主体。四十多年来,民营经济既为民、又富民,既兴国、又裕国,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社会结构与面貌。大致概括,民营经济发展给我国经济带来十五个方面的根本改变,给我国社会带来四个方面的深刻改变。

民营经济给中国经济带来十五个根本改变

1.根本改变了中国市场主体结构:私营控股企业法人占全国企业法人的85%以上,全部民营企业法人占全国的95%以上。

国家经济的微观基础是企业,市场经济的运行主体是企业。改革开放催生了千千万万的民营企业。民营经济创业建企,从个体户到小企业,从小企业到中企业和大企业,到中国500强企业,再到世界500强企业。其资金与资本不断增长。1978年,中国个体工商户才15万家,没有一家私营企业,到2020年,个体工商户超过1.3亿家。1989年,中国私营企业才9万多家,到2020年,中国私营控股法人企业2390万家,占全国的95.4%;全部民营法人企业占全国的97.9%。现在,私营企业投资者人数超过5000万人,加上1亿多的个体工商户,近2亿人成为创业建企者,他们是中国经济微观基础的最大群体。

2.根本改变了中国城镇就业格局:民营企业占城镇就业存量的80%、增量的100%以上。

就业是民生的根本保障,推动就业是政府的基本职能,充分就业是国家与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民营经济提供就业,从小规模到大规模,从小比重到大比重,现已成为中国就业的最大主体。1978年,中国9514万城镇就业人员中,国有单位就业 7451万人,占78.3%;集体单位就业2048万人,占21.5%。2019年,城镇就业人员45249万人,国有单位5473万人,占12.1%;外资单位2360万人,占5.2%;私营企业14567万人,个体11692万人,二者占58%;全部民营经济占全国城镇就业的82%。近十年来,全国城镇每年新增就业一千多万人,其中国有单位和外资单位的就业人数基本上是年年在减少,个体私营就业每年增加总数明显超过全国城镇就业增加总数,这就是说,民营经济提供了100%以上的城镇新增就业。这还不包括农村中的私营企业与个体户就业的一亿多人中的新增就业。

3.根本改变了中国投资增长格局:民间投资占全国投资的近60%。

投资增长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中国四十多年,特别是在近二十多年投资的高速增长,各类型经济均作出了重要贡献,但贡献最大的是民间投资、民营企业投资。长期以来,民营企业投资增速在多数年份明显高于全国平均速度并成倍高于国有企业。1980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国有单位投资占80%以上,个体私营投资(含农村个体投资)仅占13%多。2012年民间投资占全国投资的54.6%,到2021年和2023年分别占56.5%和50.5%。在二十多个大类行业中,多数行业民间投资占比超过50%,其中农林牧渔业、制造业等超过70%。民营企业投资、民间投资成为中国投资的最大主体,最大推动力。

4.根本改变了中国工业发展格局:民营企业占制造业投资的3/4、占工业营业收入的2/3。

制造业是一国的主要经济基础,振兴制造业是振兴中国经济的重中之重。中国目前已经是世界第一的制造业大国和制成品出口国。四十多年来,民营制造业从零起步,现在已经成为中国制造的最大主力军。2016年,全国制造业投资,国有占7.7%,外资占4.3%,私营占77.2%,全部民营占85%以上;制造业31个行业,大半行业的民间投资占比均在50%以上至80%。2023年,民营工业资产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总资产的47%,营业总收入占52%,利润总额占47%。如果加上300多万家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其中民营企业占绝大多数),民营工业各项指标的比重更高。就制造业看,民营制造业各行业指标的占比大约在50%—80%之间。加上规模以下民营制造业,比重更高。民营企业在轻纺、食品、电子、普通机械等普通制造及制成品出口方面,基本上已占绝对优势;在重大装备、高技术等高端制造及制成品出口等方面,基本上是三分天下有其一,有的甚至是半壁江山。

5.根本改变了中国消费品供给格局:民营企业提供了全国90%左右的日用消费品、70%左右的中高档消费品。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从根本上解决了商品短缺问题,已经成为商品总体过剩国家。这主要归功于广泛而快速发展的民营经济。中国纺织轻工各行业中的私营工业企业的投资占80%以上,销售收入占70%以上。民营企业大约生产和销售了全国90%的日用消费品、大约70%的中高档消费品和70%以上的出口消费商品,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作出了巨大贡献。

6.根本改变了中国商业服务格局:民营企业提供了3/4以上的生活消费服务。

服务业的发展是衡量国家与人民富裕的重要标志。目前中国服务业已占经济总量的55%左右。服务业中民营企业的数量、从业人员与销售总额超过一半。特别是生活消费服务业,民营经济占3/4以上。特别是根本改变人们生活方式、提高生活品质的通信与互联网服务,其增值服务大多数由民营企业提供,特别是智能产品的创新及日常消费模式的创新,基本都是源自民营企业。

7.根本改变了中国房产供给结构:民营企业承建了城镇3/4的建筑与房屋。

居者有其屋,是人类长期的梦想。但亿万中国人过去长期难以实现。改革开放进入21世纪后,中国住房建设飞速发展,居者有其屋的人类梦想在中国得以基本实现。中国城镇人均住房面积,1978年为3平方米多,2000年为15平方米,2020年超过40平方米。目前城镇90%以上的家庭拥有住房。中国城镇居民住房的普遍解决,既得益于住房制度改革,也得益于房地产企业建房造屋、日益扩大住房供给。中国建筑企业与房地产企业中以民营企业占绝大多数。2023年,民营建筑企业产值占全国的近60%,民营房地产企业数量占全国的90%以上,从业人员数量全国的70%以上。民营企业是中国城镇住房建设的最大提供者,为中国人居者有其屋梦想的总体实现作出了巨大贡献。

8.根本改变了中国对外经贸格局:民营企业占全国出口的60%以上,占中国海外投资存量的1/3。

外经外贸是拉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目前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一进出口大国,世界第二对外投资大国。中国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民营企业逐步取得了直接进出口权和对外投资权,民营企业外贸与对外投资得以迅速发展,现已成为最大主力军。

过去,除乡镇企业出口外,几乎没有其他民营企业出口。2023年,中国出口总额为21455亿美元,其中国企占8%、外资占28.6%、民企占63.5%,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最大出口主力;进口总额为25568亿美元,其中国企占26.6%、外资占32.4%、民企占41%。民企已占中国外贸顺差100%以上,进而成为国家外汇储备的最大贡献者。在海外投资上,2016年以来,中国海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流量中,非公有经济平均都占50%以上,非公有经济中民营企业占到了绝大多数。当前,中国各类价廉物美的商品遍布全世界,中国各类投资者与商人走向了全世界,中国已经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最大贡献国,其中民营企业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9.根本改变了中国科技创新发展格局:民营企业提供了中国发明专利的60%、新产品的60%。

目前,民营企业已经占中国专利申请的80%以上、发明专利的60%以上、新产品提供的60%以上,为科技兴国作出了巨大贡献。2022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19361亿元,其中私营企业(不包括有限与股份公司中的私营控股公司,下同)7376亿元,全部民营企业超过1万亿元,占全国的60%以上;有效发明专利198万件,其中私营企业79.5万件,全部民营企业超过120万件,占比超过60%;新产品销售收入32.8万亿元,其中私营企业12.54万亿元,全部民营企业超过18万亿元。

10.根本改变了中国税收来源格局:民营企业提供了全国税收的50%以上、税收增量的65%以上。

税收是国家财力的源泉,是国力的基础,是国家机器运行的基本保障。而税收的主要创造者是企业。经过四十多年发展,民营企业已经成为中国税收的最主要贡献者。2021年,中国税收总额为18.87万亿元,其中国有控股4.66万亿元,占24.7%,涉外企业2.97万亿元,占15.7%,全部民营经济11.2万亿元,占59.6%。2021年,全国税收增加额为2.27万亿元,其中民营经济税收增加额为1.34万亿元,占全国税收增量的58.9%。也就是说,中国民营经济为国家创造了近60%的税收总量和税收增量,已经成为国家财力增长的最大贡献者。

11.根本改变了中国劳动者收入来源渠道:民营企业为城镇3亿多人发工资、增收入。

有了就业,就有了工资收入,就有了生活保障,部分人过上温饱生活,多数人过上小康生活,一部分人过上富裕生活。目前中国城镇从业人员超过4亿人,其中约3.5亿劳动者在民营企业就业,在民营企业领工资,在民营企业获得社会保障。1978年,全国城镇职工平均年工资615元;2022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年工资114029元,名义工资增长了185倍,实际工资年均增长7%以上。中国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过去只有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一半左右,现在达到近60%。2023年,规模以上私营企业年工资水平达到75858元,为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包括私营与非私营企业)平均工资98096元的77%。总体上看,中国民营企业普通员工,多半已经过上小康生活;技术工人与中层管理人员,多半已经进入中产阶层;规模以上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已经普遍进入富裕阶层。

12.根本改变了中国企业产权格局:民营企业让一亿多老百姓拥有了企业产权或公司股权。

有恒产者有恒心。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人民的财产增长速度与增大规模为世界所仅有。银行存款保险资产、自有房屋资产、股权股票基金,是居民的三大主要财产。中国人民家家有存款、大多数家庭拥有房产的同时,相当部分居民还拥有股票、股权、基金等财产。个体工商户1亿多人拥有小规模经营资产,私营企业5000多万投资者拥有企业股权财产,私营企业上千万中高层管理人员与技术骨干拥有企业股权激励资产,1亿多个人股东拥有上市公司股票财产,而上市公司的60%为民营公司,其社会股东的持股比例远高于上市公司平均水平。民营企业是产权多元化、分散化、公众化与社会化的最主要推动者,他们为广大人民群众获得产权分享提供了条件。中国的最大分享经济是产权分享经济,民营企业是产权分享经济的主要推动者和最大提供者。

13.根本改变了中国财富积累结构:民营企业使中国富翁产生的速度与规模超过中外任何时期。

人人都有追求财富积累与增长的愿望,但实现巨额财富积累与增长愿望者是极少数。改革开放初到上世纪末的二十多年,一些民营企业家的个人与家庭财富从万元户,变为百万元户、千万元户,极少人达上亿元;进入新世纪后的近20年,部分民营企业家的财富变为几亿、几十亿,甚至几百亿、几千亿元。中国民营企业家财富积累速度之快、积累额度之大、富豪人数之多,为中国与世界历史之仅有,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看,2023年,中国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35.76万家,户均资产1.33亿元,户均净资产近0.53亿元,户均主营业务收入1.36亿元,户均利润654万元。从民营企业500强看,2022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进入门槛是276亿元营业收入,户均近800亿元,户均资产近926亿元,户均净利润328亿元。

从中国富豪榜单看,2023年进入《胡润中国富豪榜》的有1241人,企业家的人均财富为189亿元,其中10亿美元以上财富者895人,百亿元人民币以上财富者628人,千亿元以上的有30人。这只是民营经济中公开可查的富人情况,而无法公开、难以查询或者来自其他领域的亿万富豪的人数,比公开上榜的富豪人数更多。

14.根本改变了中国大企业在国内国际的竞争结构:中国的民营大公司已经成为中国与世界具有竞争力的新锐。

民营企业进入中国企业500强的数量从过去没有一家,到目前已占到了近50%。2023年,中国企业500强中,民营企业为244家,占49%;户均资产总额2645亿元、营业收入1372亿元、净利润51亿元、员工3.8万人。2023年《财富》世界500强中,中国企业(包括港台企业)上榜企业142家(其中大陆132家),数量已超过美国。其中45家是民营企业。

15.根本改变了中国的公益慈善事业发展格局:民营企业及企业家已成为中国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最大主体。

民营企业已经成为中国公益慈善事业的最大贡献者。绝大多数民营企业和企业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参与了当地的公益慈善活动,从光彩事业到希望工程,从扶危济困到抗震救灾,从支持社区建设到投身精准扶贫等,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都是主要支持者和参与者。与中国富豪榜相并行,慈善榜已经成为民营企业参与公益慈善事业的风向标。2022年,《胡润中国慈善榜》进入门槛为捐赠1亿元以上,有49位企业家进入慈善榜,平均捐赠额为14.8亿元,最大捐赠额为149亿元。

民营经济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深刻的改变

1.深刻改变了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私营企业主及高管、外资企业中方高管、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者等构成的近2亿人士,已经成为了一个新的社会阶层。

改革开放以来,以私营经济为主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推动形成了一个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群体。按照2015年颁发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的表述,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主要包括四大群体: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指受聘于私企和外企,掌握企业核心技术和经营管理的专门知识者)、社会组织从业人员(包括律师、会计师、评估师、税务师、专利代理人等提供知识性产品服务的社会专业人士,以及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从业者)、自由职业人员(指不供职于任何经济组织、事业单位或政府部门,在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凭借自己的知识、技能与专长,为社会提供某种服务并获取报酬者)、新媒体从业人员(指以新媒体为平台或对象,从事或代表特定机构从事投融资、技术研发、内容生产发布以及经营管理活动者)。这些人集中分布在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新经济组织和民间组织机构等新社会组织中。他们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在促进共同富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据统战部早期的估计,21世纪初的新社会阶层人数大约有5000万,但加上在相关行业的所有从业人员,总人数约为1.5亿,他们掌握或管理着10万亿元左右的资本,使用着全国半数以上的技术专利,并直接或间接贡献着全国近1/3的税收,每年吸纳了半数以上新增就业人员。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上述各项指标数据大约都增长了一倍。目前,中国个体工商户有1亿多,私营法人企业3150万家,港澳台和外资法人企业25万多家,各类民办与民间社会组织50万—60万,自由职业者上千万人,几类人群总数可能已达2亿人。

2.深刻改变了中国社会组织结构:民营民办民间社会组织已经成为中国各类社会组织的最大主体。

中国的各类社会组织以民营民办为主。据民政部统计,2023年,全国共有88.2万个社会组织,其中社会团体37.3万个,各类基金会9617个,各类民办非企业单位49.9万个。这些社会组织的绝大多数都是民营民办的。

2022年,全国共有各类法人单位数为3717万个,除了企业法人与机关法人外,事业法人单位有74.4万个,社会团体有35万个,其他法人组织有302万个,这400多万个法人单位中,多半都是民办民间社会组织法人单位,他们广泛分布于服务业中的各个行业,为中国的一、二、三产业发展提供广泛的各种各样的大大小小的社会服务。

3.深刻改变了中国的主要政治社会组织人员成分结构:一大批民营企业家与民间社会组织负责人进入中国各类各级重要政治与社会组织,有的还担任重要职务。

全国各级党政工团青妇等组织中都有不同数量的民营企业家代表。一些民营企业家和管理人员,作为非公经济代表人士,有的进入了各级党代会党代表,有的进入各级人大成为人大代表,有的进入各级政协成为政协委员,还有不少的民营企业家进入了各级共青团、妇联组织,有的民营企业家进入了八大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特别是各级工商联及其所属的各类商会,更是以民营企业家为主的社会团体组织。

4.深刻改变了社会文化事业发展格局:中国社会文化事业的大多数机构组织,都是民办机构组织。

民营企业机构单位已经成为中国电影、电视、戏剧、工艺美术、休闲娱乐等各类文化产品与服务的主要提供者。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7.3万家,资产19.6万亿元,营业收入12.95万亿元,利润总额1.15万亿元。其中,民营文化和相关产业企业及机构占大半,营业收入占近一半,从业人员占绝大多数。

(作者系大成企业研究院副院长)